歡迎登錄教師人才網!請 登錄免費注冊
總站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激活紅色藝術資源 為鑄魂育人賦能增效

來源:山東省教育廳 日期:2024-08-27 瀏覽

近年來,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藝術專業(yè)優(yōu)勢,將藝術的紅色基因融入到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在紅色藝術氛圍中學思踐悟,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增強思政工作的溫度和效度,形成紅色藝術賦能鑄魂育人的特色體系。

一、多維度“講”藝術黨課,賦能思想強信念

在藝術黨課教學當中,學校采用舞蹈、音樂、曲藝等多維表演藝術,講述黨的故事、黨的歷史,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闡述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以師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為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把紅色歷史與時代精神有機融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寓教于藝,寓學于樂,潛移默化地增強師生的黨性意識,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在滕州市黨員教育系列活動“以美鑄魂—弘揚五四精神”美術黨課上,學校結合“五四運動”105周年主題,引導學生把對“五四”精神的理解和傳承寄予畫筆、付諸紙上,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追思過去,寄望將來;情景劇黨課《信仰的力量》,以一名老黨員的視角,向年輕人講述在艱難歲月里以堅韌頑強的毅力堅持革命信念的親身經歷,身臨其境地感受崇高精神和堅定信仰。

二、多形式“學”紅色經典,賦能課堂潤心田

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號召,發(fā)揮課堂思政主導力和紅色故事感染力,以“‘賞析紅色經典,融入課程思政’每周一學”系列活動為重要抓手,抓好“課前、課中、課后”三環(huán)節(jié),在課程教學中聯動紅色經典故事,構建老師善講、學生樂聽的課堂氛圍。課前豐富融入形式,選取適合課程類型和專業(yè)特點的紅色經典故事,以口述、戲曲、話劇、影視片段、舞蹈、繪畫等不同形式自然呈現在課堂中;課中提升參與度,圍繞紅色經典故事展開小組探討、設置角色扮演、朗誦、演唱等活動,學生作為紅色經典故事的參與主體,深度感受紅色經典的精神光輝;課后延伸紅色故事的影響力,通過多種形式向學生提供紅色書籍、網站、影視等學習資源,學生課后帶著問題思考、帶著興趣追尋,了解更多紅色歷史,積累深厚紅色感悟。

三、多場景“筑”紅色長廊,賦能實踐促成長

圍繞紅色教育主題,學校采取校內校外聯動、線上線下結合,創(chuàng)建多場景紅色長廊。一是在校內打造以“賡續(xù)紅色血脈,昂揚報國情懷”為主題的紅色藝術“打卡”長廊。學生以“我們的長廊我們布置”、“我們的作品我們宣傳”的自設、自創(chuàng)、自建、自營理念,講述我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生動展現黨和人民的奮斗實踐和偉大成就,親手打造集展覽宣教、主題展示、交流互動于一體、藝術視覺與紅色文化相得益彰的紅色長廊“打卡地”。鼓勵學生在做好長廊創(chuàng)作和內容更新的同時,積極通過網絡新媒體對外宣傳紅色文化,目前紅色藝術長廊的線上云內容正在同步建設。積極與鎮(zhèn)村黨組織對接,在滕州市級索鎮(zhèn)水磨莊村開展“紅色藝術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社會實踐,以鄉(xiāng)村墻繪的新形式,繪就鄉(xiāng)村場景下的紅色藝術文化長廊,用紅色資源傳頌紅色故事,以青年力量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努力推動紅色藝術引領鄉(xiāng)村振興。

四、多層次“建”紅色體系,賦能活動弘志向

學校堅持紅色文化、藝術實踐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堅持黨建工作、校園活動、社區(qū)服務緊密聯動,構建多層次紅色藝術思政體系,學生在紅色活動中再現我們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發(fā)展道路的偉大征程,在演中學、從學中悟、于悟中行,在知行合一中歷練成長。一是緊抓重要時間節(jié)點,在七一建黨節(jié)、實習、畢業(yè)等重點教育環(huán)節(jié),組織舉辦“向夢而舞 初心依舊”大型紅色舞蹈晚會、“青春心向黨 丹青繪新篇”校園書畫展等活動,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期間,編排紅色歌曲、紅色舞蹈、紅色美術等紅色文化活動進社區(qū);二是充分利用大型賽事,深入挖掘地區(qū)紅色故事,以鐵道游擊隊故事為原型的原創(chuàng)舞蹈作品《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在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和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紅色小合唱《如愿》參加省大學生文化藝術節(jié)比賽;三是探索紅色活動新思維,整合學前教育學院藝體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實訓室、武裝部的軍事訓練室(國旗儀仗隊)的資源優(yōu)勢,探索創(chuàng)建“紅色文化藝術體驗中心”,在紅色藝術融思政的思路中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凝聚青年力量,提升育人質效。